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-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-亚洲欧美不卡一区二区三区-国产精品伊人久久综合网

歡迎光臨北京安力斯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!
銷售咨詢熱線:
010-82890788
您的位置: 網站首頁 > 新聞動態 > 技術文章 > 工業循環冷卻水:“紫外線+臭氧”雙綠技術價值

工業循環冷卻水:“紫外線+臭氧”雙綠技術價值

更新時間: 2025-10-31
瀏覽人氣: 142
  一、政策與市場: 從“可選項”變成“準入證”
 
  1.1
 
  GB/T44325-2024的“三條紅線”
 
  2025年3月1日實施的《工業循環冷卻水零排污技術規范》以國家標準形式提出“三無一全”剛性要求:
 
  無外排:任何時段COD、鹽量、氯離子不得流出廠界;
 
  無二次危廢:污泥、混鹽按GB5085.7鑒別,鑒別為危廢則按GB18597全程監管;
 
  無化學積累:循環水系統鹽平衡≤1100mg/L(以CaCO? 計),Cl?≤1000mg/L;
 
  全因子回用:旁濾反洗水、排污水、母液處理后100% 返回系統。
 
  1.2
 
  傳統化學路線的“痛點”
圖片
  規范一出,以“次氯酸鈉+硫酸+阻垢劑”為核心的化學路線面臨三大痛點:
 
  鹽度累積
 
  每投加1kgNaClO,系統增加0.48kgCl?,直接觸碰Cl?紅線;
 
  危廢倍增
 
  殺菌劑與有機物生成鹵代烴,被列入2021版《國家危險廢物名錄》HW06類;
 
  運行成本高企
 
  傳統化學循環量裝置,藥劑費,再增危廢處置費。
 
  1.3
 
  綠色消毒/氧化技術的“政策窗口”
圖片
  GB/T44325在“4.2水處理劑選擇”中明確:“優先使用環境友好型水處理劑”。紫外線(UV)與臭氧(O?)因其“不添鹽、不產泥、無殘留”特性,成為標準條文里被隱含“點名”的物理/化學綠色工藝,行業需求呈“脈沖式”爆發。
 
  二、技術原理: 雙綠協同的“殺菌-氧化-減鹽”三角平衡
 
  2.1 UV的“精準目標”
 
  中壓多譜段UV(200–400nm)對循環冷卻水典型菌屬(假單胞菌、芽孢桿菌、軍團菌)的滅活速率常數k值比自由氯高1–2個數量級,且不受pH、溫度波動影響。安力斯紫外線設備,可實現4Log殺菌,可替代常規3–5mg/L余氯維持。
 
  2.2 O?的“廣域轟炸”
 
  臭氧氧化電位2.07V,僅次于羥基自由基,可在30min內將循環水中難降解有機物礦化,并將EPS(胞外聚合物)破解,使生物黏泥量從2.5mL/m³降至≤0.5mL/m³,間接抑制結垢核點。
 
  2.3 雙工藝“零鹽增量”對比
屏幕截圖 2025-09-19 091658.png
  三、標準契合度
 
  3.1
 
  條款6.3.1“系統鹽平衡計算”
 
  紫外線(UV)+臭氧(O?)工藝,因全程不投加含氯、含磷、含氮藥劑,系統 Cl?來自補水,可在設計階段通過RO脫鹽一次性鎖定,運行期不再增長。低鹽降低RO運行費用。
 
  3.2
 
  條款7.2.3“異養菌總數≤1×10?CFU/mL”
 
  紫外線(UV)保持冗余劑量,循環水殺菌效果穩定;臭氧沖擊式投加,可將菌數再降1–1.5Log,雙保險滿足標準。
 
  3.3
 
  條款7.2.4“生物黏泥≤2mL/m³”
 
  臭氧破解EPS+UV滅活游離菌,黏泥量下降70%,煉油行業實測1.2–1.6mL/m³,低于規范上限。
 
  3.4
 
  條款8.1“危廢鑒別"
 
  無化學污泥產生,僅除硬單元產生CaCO?及SiO?晶體,經XRD檢測不含重金屬,按GB5085.7鑒別為一般固廢,可直接填埋或建材化,節省危廢處置費。
 
  四、工程化設計: 在“循環冷卻水工藝”里嵌入 UV+O?
 
  4.1
 
  總體工藝包
圖片
循環冷卻水工藝流程圖
 
  4.2
 
  UV嵌入點
 
  (1)主循環管:實現“邊循環邊殺菌”,燈管在線機械清洗,壓降<0.02MPa。
 
  (2)補水管:杜絕外來菌源。
 
  4.3
 
  O?嵌入點
 
  旁流管:臭氧投加量0.8–1.2mg/L,氧化COD、分解 EPS。
 
  五、綠色經濟模型“UV+O?雙綠”路線:把“綠色”變成“現金流”
圖片
  • 增量投資降低30%,年運維節省35%。
 
  • 碳減排效益,減少50%以上化學藥劑用量,碳排放大大降低。
 
  • 節電,冷水機組效率提升8%。
 
  六、未來展望: 雙綠技術的“第二增長曲線”
 
  GB/T44325-2024的發布,標志著我國工業循環冷卻水正式邁入“2.0”時代:不再滿足于“末端達標”,而是追求“全過程綠色”。紫外線與臭氧的“雙綠組合”以不添一克鹽、不產一克危廢的絕對優勢,成為標準條文最貼合的“技術翻譯+工程落地”。從寧夏煤業到齊魯煉化,從現金流模型到碳減排賬本,越來越多的案例證明:UV+O?工藝不是昂貴的“環保秀”,而是回報率超高的優質資產。面向“雙碳”終點,工業水系統的綠色故事才剛剛開始,而紫外線與臭氧,已讓這個故事的第一章熠熠生輝。
 
分享到: